20世纪50年代
我的缺点是⋯⋯建筑,我认为我的设计是朦胧缥缈的建筑,旨在展现女性的身体美。”
克里斯汀·迪奥(Christian Dior)
50年代
二战之后,满目疮痍,百业待兴,各国都纷纷进入了战后重建的过渡期。在受到重创的英国,温斯顿·丘吉尔赢得战后大选,第二次出任英国首相。上任后丘吉尔废除了食品配给制,却加强了衣物配给制,但这无法阻止时尚的重生。二战硝烟的尘埃落地,带走了节衣缩食的“男军装,女工装”的单一打扮风格,迎来了高级定制时装的回潮,迪奥(Christian Dior)和巴黎世家(Cristobal Balenciaga)可谓这场时装变革的领头羊。女性的地位随着战争的结束也发生了转变,她们开始回归家庭,50年代也因此刮起了一股俏丽贵妇风。
艺术与文化
随着重建活动的大范围开展,轻松欢悦的娱乐项目也如春笋般的涌现。音乐剧《红男绿女 Guys and Dolls》和电影《精疲力尽Breathless》都反应了50年代战后重建的新风貌。电影方面,不得不提经典影片《日落大道Sunset Boulevard》, 影片通过对无声电影女星的悲惨一生的描述,反应了50年代电影从无声到有声的发展历程,作为好莱坞的自我审视,至今让人津津乐道。时装方面,技术的不断发展成为了潮流改革的幕后推手,新型的人造布料(尼龙,聚酯,氨纶等等)拥有耐洗和易保存特性,为舒适感的设计提供了重要条件,顺应了50年代新型的“郊区生活文化”的潮流。
摇滚音乐
50年代,舒适安宁的爵士乐团早已成为老年人的选择,年轻人更中意简单、有力和直白的摇滚乐。早期摇滚乐来源广泛,主要包括布鲁斯,R&B和乡村音乐。猫王(Elvis),约翰尼·卡什(Johnny Cash) 和June Carter(琼·卡特)都是当时叱咤风云的摇滚乐明星。 Rat Pack也是50年代舞台上相当活跃的演唱组合,它没有固定的成员,人数也不定。初期的成员有弗兰克·辛纳屈(Frank Sinatra),斯蒂芬·博加特(Stephen Bogart), 朱迪·嘉兰(Judy Garland)和 Lauren Bacall(劳伦·白考尔)。 虽然是男生组合,偶尔也会有女歌手加入,例如影星梦露。人们对Rat Pack的热衷程度并不比现在的追星族差——组合在赌城的演出每场都早早售罄,歌迷不远万里赶去观看。他们最为人称道的是身穿西装,懂得享乐的钻石王老五形象。这形象已成了时尚字典之典范。
外形与轮廓
50年代的西方服装被称为最优雅的时代,典雅的服装风格与战争时期的男性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英国时尚业开始采用创新的立体化剪裁和精细的手工艺,重新演绎高贵典雅风, 女性曲线再次成为服装的重要诉求。迪奥(Dior)的A字裙和公主风晚礼服成为时装时尚的经典样式,营造出了一个和平时代才有的悠然华美的姿态。
贝尔·纪梵希(Hubert Givenchy)50年代,纪梵希将高雅与摩登相融合,率先推出了高级女士轻便装,推出了没有腰臀曲线的直筒式裙装,形成了新的‘sack’风格。这种布袋式的裙装并没有与身体接触, 只是稍微掐紧腰部,身体曲线不仅没有消失,反而高雅气质倍增,创造了一种新的穿衣方式,更是60年代大热的Mary Quant风格(迷你裙)和直筒裙的灵感来源。
50年代女性新轮廓的产生也引发了披肩和斗篷热,成为掩饰无曲线外形的利器
休闲时尚
50年代,英国零售商Marks and Spencer推动了成衣女装的壮大,主打物美价廉的产品,成为业界争先模仿的对象。时装搭配上,受到时尚偶像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的影响,紧身长裤,针织毛衣和平地芭蕾鞋的舒适搭配大受欢迎,这种小女人味十足的搭配更是成为人人效仿的典范。同时,飘逸的长裙成为了沙滩上的另一样大热单品,它跟比基尼的完美搭配,形成炎炎夏日下的动人美景。
配饰
丝巾取代了帽子在头部装饰的空间,成为潮流单品。女人味十足的蝴蝶结深受女性喜爱,大量的用在脸部装饰和腰部点缀上。另一方面,装饰珠宝开始被接受,夸张设计的戒指和手镯都是时尚人士的必备品。鞋类设计大兴奢华风,天鹅绒面和鳄鱼皮鞋款都开始出现在鞋款设计中,对单调乏味的鞋款大声说拜拜吧。
50年代,Roger Vivier(罗杰·维威耶)的鞋以大胆创新,巧妙柔和和天马行空见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方扣芭蕾舞鞋和细高跟鞋。
男装
50年代男装透露着一股浓厚的人文气息,承袭优雅男人的剪裁风格,勾勒出男人稳重的样貌。受到时尚偶像和歌手的影响,‘Rat Pack’的钻石王老五形象被大众效仿,西装和软毡帽更是30岁以上男性的基本装备。休闲乡村风也在萌芽发展,格子图案和柔软的羊毛衫开始走进男装世界。另一方面,受到美国影星爱德华的影响,风靡美国的“Teddy Boy”潮流也席卷了欧洲大陆。与天鹅绒的柔软质地不同,爱德华的‘drape style’更强调雕塑感,单排扣翻领夹克,及膝的长度,搭配同色系或色差大的裤装,加之修身的紧身衬衣和锦缎背心,让绅士感爆棚。再来,口袋装饰的羊毛针织开衫配上颜色艳丽的领带也是潮流look。
时尚偶像
50年代的时尚偶像们仍影响着当今的潮流趋势。好莱坞可人儿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可谓高贵和典雅的代名词,她简单大方的毛衣和紧身裤搭配大受追捧。另一位好莱坞“一姐”当属性感女神玛丽莲·梦露(Marilyn Monroe),她在晚礼服界可谓独领风骚,成为夜晚搭配的学习范本。Elizabeth Taylor(伊丽莎白·泰勒), 布里吉特·巴多特 (Brigitte Bardot), 格蕾丝·凯莉 (Grace Kelly)和 索菲亚·罗兰(Sophia Loren)都是50年代大受追捧的时尚偶像,影响力延至当今潮流。
男装潮流也开始出现时尚传奇人物,著名美国电影演员詹姆斯·迪恩(James Dean)以其青年的反叛和浪漫气质,成为“垮掉的一代”的象征,他们尝试以各种反社会行为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在电影《无因的反叛Rebel Without a Cause》中,詹姆斯“内衣外穿”的时尚搭配可谓一场性感反叛, 50年代T恤仍被看做羞于人前的内衣,詹姆斯却完美地演绎T恤的外穿的魅力,引起了一场T恤衫风潮。另外,詹姆斯T恤衫,牛仔裤,夹克的经典搭配,让牛仔裤也成为热门单品,他近乎粗野的原始力量击中青年敏感神经,足足做了半个世纪的头号性感偶像。另外,马龙·白兰度(Marlin Brando)也是万巷皆知的大明星,他在电影《欲望号街车A Street Car Named Desire》中的经典搭配,皮夹克,暗色牛仔裤和贴身T恤风靡一时。而加里·格兰特(Cary Grant)则是引起了“光滑发型”的潮流,用大量定型剂让头发一丝不苟,华泽亮丽,被视作绅士头。
设计师
迪奥(Dior)
迪奥先生以“新面貌New Look’系列震惊世界,人们甚至惊呼是Dior真正地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让人们心灵回归美好。这种花冠式的设计大量使用面料,但新的技术和设计手法使得服装风格展现得高贵典雅。 “漏斗型”的轮廓剪裁更是成为迪奥50年代的经典Look.
巴黎世家(Balenciaga)
当时巴黎世家(Balenciaga)的业务与时装巨头Dior可谓并驾齐驱、争奇斗艳,对布料的新奇运用是他家的拿手好戏,衬裙,蕾丝,质感的网织花和亮色布料都是巴黎世家设计图上的小精灵。这样高品质和奢华装饰让服装从战时的配给制中完全解放出来。
纪梵希(Givenchy)
纪梵希(Givenchy)作为巴黎世家的好友,1952年开始在时装的舞台上散发光芒 。 他可谓年轻有为,25岁就在巴黎开了自己的第一件工作室,当时正值Dior的新形象风靡欧美,纪梵希却另有一番看法,他推出的个人系列是简单棉布衬衫,风衣,裤装和羊毛开衫。此外他还创造了两件套晚装,成为简单舒适的潮流日装。而纪梵希的事业巅峰是与当红影星奥黛丽·赫本的完美合作,在电影《蒂芙尼的早餐Breakfast at Tiffany’s》中的小黑裙,俏丽而经典,立刻成为万千女性的新宠,以至于随后的几十年中仍不断地被复制和模仿。
Chanel的回潮
50年代,香奈儿开始重新省视自己的设计风格,与Dior大走高级定制和大量运用面料的潮流不同,香奈儿反行其道,推崇简约典雅风,认为成衣时装才是时尚发展的趋势,她设计的小黑裙可谓是50年代香奈儿的典范。
年轻人市场
50年代,年轻人开始成为时尚市场的潜力消费者。年轻人们不再追逐父辈的潮流,开始形成属于自己年代的流行。受到电影和音乐的影响,他们开始不理解父母的思维和生活方式,开始有自己的喜欢和爱好,加之一定的经济能力,青少年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有了属于他们的潮流文化和社交活动。咖啡厅和餐厅更是成为年轻人的“秀场”,女生最IN的搭配要属贵妇蓬裙加上腰带点缀,而男生则大多追随猫王和詹姆斯·迪恩(James Dean)在电影《无因的反叛Rebel Without a Cause》中皮革夹克,或者丹宁和T恤的经典Look,而头发则一定要用发胶定型往后梳。
战后服装市场的需求大增,商家们开始盯上了刚入职场的年轻人的荷包。他们有着叛逆的天性,在经济独立的状况下逐渐开始挣脱父辈的思想束缚。50年代最风靡的当属“男流氓”造型,这种放荡不羁的率性正是年轻人所追求的“酷”。
“垮掉的一代”(Beat Generation)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现于美国,是一群松散结合在一起的年轻诗人和作家,他们敢于冒险,生活狂放不羁, 对物质主义的不屑一顾,笃信自由主义理念,对东方宗教充满好奇,追求毒品带来的刺激,推崇性文化的解放。“垮掉的一代”更是被视为美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流派之一,不仅如此,他们在时装潮流界也拥有一席之地。条纹衬衫和宽松的裙子都是垮掉一族的标准装备,‘Beatnik’更是中意“从头黑到脚”,统一黑色的短袖运动衫、高领、铅笔裙和贴身裤搭配,可谓“一酷到底”。
翻译:YUNLEI MA 马云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