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丽·褒曼 (Ingrid Bergman)

| 更多

Copyright © AFP / Madison Lacy / Kobal / The Picture Desk – Ingrid Bergman

 

英格丽·褒曼出生于1915年8月29日,瑞典斯德哥尔摩。从小父亲就希望她能成为一名歌剧演员,因此让她学习了三年声乐课程。但褒曼却认定自己更想成为一名演员,她常常在父亲的工作室里排练演出剧目。

17岁时,褒曼在参加了一次表演比赛后,获得了皇家戏剧学院的奖学金。仅仅学习了一年,褒曼就被瑞典一家电影公司给录用,在《门克布洛的伯爵》(Munkbrogreven), 1935中演了一个小角色。1936年,褒曼主演了电影《寒夜琴挑》(Intermezzo)。传奇制片人大卫·欧·塞尔兹尼克(David O.Selznick)看中了她的潜力,把褒曼招至好莱坞,将片名改为《寒夜琴挑:一个爱情故事》(Intermezzo: A Love Story,1939),重新拍摄上映。

塞尔兹尼克希望褒曼能像当时其他女明星一样,取个艺名,外形也重新设计。但这位女演员拒绝了他的建议。褒曼希望能保持自己的本貌,除了颧骨和嘴唇,其他地方她都尽量不过于浓妆艳抹。

褒曼最著名的电影,当然就是和亨弗莱·鲍嘉合作的爱情经典《卡萨布兰卡》。戏服设计师奥拉·凯利(Orry-Kelly)在片中除了打造鲍嘉软呢帽与风衣的经典造型之外,还给褒曼设计了许多干净利落的日装裙,包括其它佩斯里花纹上衣与黑色阔腿裤的装扮,并搭配太阳帽,胸针和丝巾。

凭借电影《战地钟声》(For Whom the Bell Tolls, 1943)、《煤气灯下》(Gaslight, 1944)和《圣玛丽的钟声》(The Bells of St. Mary’s, 1945),褒曼连续三年获得了奥斯卡影后的提名。她还出演了希区柯克的三部作品:《爱德华大夫》(Spellbound, 1945),《美人计》(Notorious, 1946)和《历劫佳人》(Under Capricorn, 1949)。

1949年,褒曼写信给意大利导演罗伯托·罗西里尼(Roberto Rossellini),表达自己对其作品的热爱之情,并主动请缨出演他的电影。两人见面后很快互相爱慕,但当时双方都有家庭,一时评论哗然。各自离婚后,两人一起合作了《火山边缘之恋》(Stromboli,1950),《1951年的欧洲》(The Greatest Love , 1952),《恐惧》(Fear, 1954)等片。1956年,褒曼凭借《真假公主》(Anastasia)终于回归美国银幕,不仅赢得了拿下了奥斯卡影后桂冠,而且也成功地摆脱了人们之前对她 伦恋情的偏见。

褒曼早期的生活照中,都是穿着阔腿裤和箱形夹克的帅气打扮。但后来她的迪奥新风貌造型更加深入人心:搭配丝巾,帽子,项链等首饰,褒曼对衬衣,线条合身的外套和铅笔裙的演绎,都使得她成为了影史上别具一格的‘迪奥’女郎。

Avatar photo

Written by Bronte Naylor-Jones

Bronte Naylor-Jones is a self-professed fashion nerd based in Surrey, currently completing her degree in Fashion Journalism. She is devoted to old films, rose tea and continues her search for the perfect pair of ankle boots. Looking after the Catwalk Yourself Icons biographies.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